镇江特色 全国影响 世界眼光
金山网讯 ■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曾说“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思想观点也适合指导办好地方报刊传媒。2024年11月《镇江日报》有一些文章很好地体现了“镇江特色 全国影响 世界眼光”。
11月1日1版《国产邮轮批量造 江科大再立新功》报道了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研制的“薄板电磁矫平装备”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设过程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举突破了国外行业技术壁垒。江科大海装院科研人员不断拓宽研发视野,还力求在第二艘国产邮轮建设中提供更多新技术、新方案和新装备。从“蛟龙”号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从大型海上浮岛平台到“天鲲号”挖泥船,再到大型国产邮轮,江苏科技大学科研人员从始至终坚持特色发展,对标国家所需、世界前沿,接力参与了一大批国之重器的研制,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在造船特色专业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11月6日1版《中国楹联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镇召开》报道了中国楹联学会成立40周年暨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镇江召开的盛况。近年来,镇江市把诗词楹联作为文明镇江、文化镇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国首个实现“中华诗词之市”“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满堂红”的城市,拥有全国最多的“诗教先进单位”。
11月14日1版《美好镇江有佳“肴”》将驰名中外的镇江“三山”美景、“三怪”美食与镇江诗歌、传说融为一文,既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又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活泼生动,文采飞扬,别开生面。其中“肴肉”为“开国第一宴”增添了一抹亮色,受到嘉宾的称赞。文章总结,包容是秉性。“镇江三怪”的妙手偶得,归根结底还是镇江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敢于试错容错纠错,容得下每一声先行先试的呐喊、每一场意气风发的探索。
11月15日2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马里莱恩来江大作讲座》报道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恩教授来访为江苏大学师生带来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对学校化学、材料学、生命健康等领域深入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一流大师的前沿学术讲座为江大“双一流”创建和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启迪。
11月17日2版《“百名海外博士 江苏行”走进镇江》报道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54名海内外博士来到镇江经开区,和镇江市航天海鹰、中节能、鱼跃医疗等33家重点公司进行了深度洽谈、精准对接,初步达成意向47人次。海内外优秀博士加盟镇江,必将在镇江这片历史厚土、创新热土上成就自己。
11月19日1版《镇江市与越南越安市签订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报道市长徐曙海与率团来镇访问的越安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大量举行会谈并签约。明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两国宣布2025年为“中越人文交流年”,将共同举办系列庆祝活动。两国两市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11月20日第2版《中国镇江-越南越安经贸文旅推介会举行》还报道镇江市20多家企业代表与越安市代表团共商合作机遇。
11月22日2版《江大数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将江苏大学数学学科等科研新进展扼要地报道给我们。江苏大学已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0位,位列全球第369位。
11月26日头版头条《跨越山海,黑发银发携手绘“疆”来》报道镇江“江河守望 援疆筑梦”采访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采访镇江援疆工作的品牌工程“教育援疆”情况。镇江在江苏首创“名校长+优秀中层+骨干教师”这一“组团式”援教模式的基础上,今年8月创新性推出“银发教师”援疆计划,首次派出21名有着非常丰富教导学生的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退休“银发教师”赴新疆援教。镇江援疆团队和当地教师优势互补,互融共进,教育成效显著,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以上有着“镇江特色 全国影响 世界眼光”特色鲜明的新闻报道使镇江传媒产生了更广泛与深远的影响力。当然,作为镇江地方的报刊,关注民生是其重要的职责担当,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如11月20日1版《城乡融合,共绘美丽新图景》作为“奋力交好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答卷”专栏的第一篇报道,记录了2014年以来镇江城乡新发展变化。为了习“镇江很有前途”的殷殷期许,镇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愿景,制订了“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规划出“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让“镇江很有前途”变成更美好的现实。类似的好文章不胜枚举。
11月1日《镇江日报》刊登了题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狠抓发展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文章,从近期两报和“今日镇江”新闻客户端传出的消息来看,产业强市振奋人心,《国产邮轮批量造江科大再立新功》《帝高力地板:绿色生产“铺”向海外》《首批30辆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补贴到位》等报道令人鼓舞。产业强市间既有产学研的结合,又有民生项目的介绍。
《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及“今日镇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需要更加多地在产业强市上做好推介,深挖经济运行中具有创新引领的行业及产业,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产业实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安家的规划指导,持续唱响镇江市提出的“人聚镇江、才享荣光”的优美歌曲。此外,在深挖城市内涵上,坚持做好“巷往”等品牌,突出城市烟火气。
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青年人的加入与参与。相信镇江不仅能以美食美味吸引他们,还能以适宜的岗位留住他们。希望《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及“今日镇江”新闻客户端继续做好产业强市宣传,以及文化与民生报道。
有这么一个经典问答:有人问读书有啥好处,读书人答:“读书的好处,只有读书人知道。”“阅人无数”,更多的是通过了解时代更迭中发生的众多人世故事,来“知过往、明事理”。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10多年来,读书读报人群与日俱增。无论是传统式图书馆、书店、报栏的实体阅读,还是视频、收听、电子书式的电子阅读,读者们都在运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和机会,汲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包括具体科学技能和社会科学通识。
如果一定要提到读书与读报的区别,我以为就是“书是之前的报,报是之后的书”。随着关注社会时政人群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网络媒介和实体报纸的推送方式也在一直在改进,“数字化浪潮”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或多或少地冲击着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权威性,而报纸这类官方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点的缺陷,因为办报需要一定的资质和审批,而网络自媒体却可能“鱼龙混杂”,所以我提倡看报,看地方性党报。